你的位置:

速盈娱乐 > 业务范围 >

  • 道德经的3个名句,揭示了世间万物演化的法则,悟通了能智慧超然

    发布日期:2024-08-11 19:50    点击次数:126

    道德经里面有很多名句,内含极大的智慧,有的甚至直接就是修行的方法。其实就算不修行,悟通了这些话,人生的境界也能高很多。在实际的生活中,这些话也很有指导作用。

    我曾经问过一位老道士,他独自在山里面的小道观里住了几十年没出来过。有一次我问他道德经里面的一些话,他都跟我解释了一下。

    说的不一定对但是我却觉得很有道理。下面选3句话,把他说的分享一下,仅供参考。

    有天地之大,故觉万物之小。有万物之小,故觉天地之大。

    天地非常大,宇宙也很大,所以我们常觉得自己渺小,觉得万物也渺小。可这句话并不是要我们觉得渺小就行了,而是提醒我们不要自大,也提醒我们,当我们自觉某件事很大很严重的时候,实际他是很渺小,但我们很忽视,很轻视某件事,某个人或者自我的时候其实,是我们忽视了这些大。

    世界的大小和自我的大小其实都是这样的,在相对的情形中被我们认知。可是我们常常摸不着北,一下子就被单独的具象的某个大或者暂时的某个小给迷惑了。

    因为有小才能够有大因为有大也才有小,这就是一个比量我们的生活,在比量的世界里,我们的心永远都在比量的大小里颠簸。

    因此感悟通了这句话就知道,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东西,是绝对的大和小,因为天地之外还有更大的天地,微尘之中还有更小的微尘。

    这便是大而无外,小而无内。这世界一切的定义都是我们在比量的世界里定义出来的,因为有参照物,所以才有具体的定义。

    假设我们不执着,这样的定义就能够通达与大小之间不被大小困惑,不被大小捆绑障碍

    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盈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。恒也。

    有和无,其实是一样的东西。没有无是不可能生出有的,没有有也不可能去感知无。难易长短高下也都是如此。他们其实也都是在无里面生出来的有。经过对比的演化而形成了不同的展现。假设你不在生活中去应用。

    比如你没有什么事情,你都不知道什么是难易。只要你去做事,你去行动的时候,你才会感受到这件事是很难的很容易的,你有这样的感受。你只有去看去比才知道有长短 有高下的区别。

    这些对比的相辅相成,我们很难把它统一起来看,真正的智慧是把所有的对比量统一起来。

    看到高,同时也看到下,看到长同时也会顾及到短。遇到艰难的事情,也能够知道他也有容易的一面。

    比如前与后也是一样,什么叫前后相随呢?前其实就是前一个前的后,后也是后一个后的前。所以什么到底才是确切的前后呢?这哪里知道。

    这些才是真正的永恒不变的道理。什么是永恒不变的道理,就是说这是世界万物的真实的演变法则。只要抓住这一法则,做人做事都不会困惑。

    重为轻根,静为躁君。轻则失根,躁则失君。

    这个重可以理解为,根本基础,就好像打地基一样,那个地基打的宽大深重,楼房就稳,上面就轻盈。

    万事万物的演化是多变的,多变其实就是轻,轻其实就是飘忽不定的意思。

    万事万物的演化飘忽不定,充满着无常的特性。这它是有根本的,它的根本就是重,就是那个基本的道。

    轻则失根是什么意思?就是只注重着上面的 事物的现象总是执着抓住这些东西,咬住不放。就会失去对事物本质的感知。

    静为躁君,是说一切纷繁杂乱的躁动。实际他也是衍生于那个宁静的本质。

    这个道理其实也很容易理解,比如你处在一个安静的状态中,假设我们把这个安静比喻成那个宁静的本质。

    忽然间一阵装修的噪音传来噼里啪啦的。你会感觉到很躁动。或者听见一些你喜欢的声音而引发了你内心的躁动。

    这都是因为有这份安静你才能够听到,假如你没有这份安静,你是听不到这些东西,这些声音也不会产生,也无从产生,有无处传播。

    而一切的躁动都是这样的,它产生于那个宁静。

    那个宁静又在哪里呢?就在我们的内心,就在这个本体这里。

    假如我们只是跟随表面的躁动,而忙个不停,

    那我们就等于短暂地离开了这个宁静的本质,也等于丢失了那一份心的宁静。




Powered by 速盈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